薄荷 > 知识 > 详细

狼吞虎咽,可能是你比别人胖的原因

你是否也曾注意过身边的朋友,有人吃饭能磨蹭上大半个小时,有人可以不加咀嚼一口就咽下一大盆菜。多数减肥方法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该吃什么食物上。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们吃饭时候的习惯对体重的控制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你吃饭时的速度也在悄悄影响着你减肥的进程哦。今天薄荷菌就和大家来聊一下怎么正确吃饭这个议题,没错,很多人吃了那么多年饭,其实都没吃对。

1
快速进食者容易吃得过饱

虽然吃得太多动得太少会使人发胖仍然是不争的事实,但众多研究人员正在将目光投向其他可影响人们体重的因素上。我们吃饭的速度,我们是否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借吃消愁”,甚至餐具的大小似乎都会对我们最终摄入多少卡路里产生重要影响。

罗得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去年11月份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出人们进食的速度是如何影响其卡路里摄取量的。研究人员向参与实验的30名妇女提供了意大利面食。在测试的第一阶段,这些妇女被告知要快速进食,用9分钟左右的时间吃完食物。而在测试的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则鼓励她们放慢进食速度,将一口饭咀嚼15至20次再咽下去,用29分钟左右的时间把饭吃完。实验中这些妇女只有感觉吃饱时才被要求停止进食。在缓慢进食的情况下,这些妇女的卡路里摄取量平均会减少67大卡。每天少摄取67大卡的卡路里就意味着每年可减重7磅。这些妇女们还说,放慢进食速度后她们感觉更容易饱了。


对于快速进食者来说,或许在其身体尚未来得及发出饱胀感信号之前,他们就已经吃得过饱了。也可能是缓慢进食者在两次吞咽之间会喝更多的水,从而能更快产生饱胀感。

2
改变进食习惯能影响食物摄取量

大量证据表明,仅仅改变进食的习惯和注意力水平就能影响人的食物摄取量。康奈尔大学食品和品牌实验室的主任布莱恩•文森克(Brian Wansink)在其著作《无意识进食》(Mindless Eating)中声称,外部因素──如家庭习惯、食品包装、心不在焉甚至食品在餐桌上摆放的位置──对人们进食习惯的影响甚至比食欲本身还要大。文森克的研究显示,每人平均每天要做200个有关事物的决定,但其中只有约10%被真的付诸实行。

文森克在基于自己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被他称做“无意识进食”的事例。以下是他的一些有趣的发现:

1. 餐具的大小会影响人的食物摄取量

让泡电影院的人吃放了5天的爆米花,手捧大杯的人会比手捧小杯的人多吃53%;

2. 如果人们对佐餐饮品感觉良好就会吃下更多食物

有人做过试验,让受试者喝同样的葡萄酒,但却分别告知他们喝的是加州葡萄酒和被达科它州葡萄酒。那些认为自己喝的是加州葡萄酒的人多吃了11%的食物;

3. 人们就餐时往往对一些细节小事并不关注

在一家意大利餐厅吃完晚餐5分钟后,31%的用餐者已不记得他们吃了多少面包,12%吃过面包的人会坚决否认自己在用餐时吃了面包;

4. 进食量证据的“消失”会让我们吃下更多食物

有人做过一项吃鸡翅试验,让服务员将一半受试者餐桌上的鸡骨头拿去,而在另一半受试者的餐桌上留下鸡骨头。那些餐盘中留有鸡骨头的受试者平均少吃了28%;

5. 食品花样丰富会使人吃得过饱

在一项试验中,人们向两组受试者分别发放了有7种和10种颜色的巧克力糖果,拿到10种颜色糖果的人比仅拥有7种颜色糖果的人平均多吃了43粒糖;

6. 与朋友一起吃饭时往往会多吃

与一位朋友共同用餐时人们会比自己单独用餐时多吃35%的食物。当7人以上聚餐时每人的食物摄取量会比自己单独用餐时增加一倍。

1
如何跳出“无意识进食”的陷阱呢?

 文森克建议人们要随时注意自己就餐时的习惯,无论是在吃正餐、零食、参与聚会、下饭馆、在课桌边还是在汽车里匆匆吃上一点。为此他给出了一些小建议:
1. 只有当你参加体育锻炼了,才能偶尔“奖励”自己一点高卡路里食品,比如薯条;
2. 别坐在电视机前或在汽车内吃东西;
3. 保证自己的食物有一半是蔬菜或沙拉,以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摄取量;
4. 将零食盒子留在厨房而不是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这样想吃零食时你就会三思而行。

*如果你喜欢此文,可以在伙伴页面-减肥健身-饮食版块再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