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乡年味

上海 腌笃鲜里的海派情怀

南北货柜台的腌腊制品,无疑是过年的抢手货。酱油肉、红烧肉、红烧蹄髈,借着过年的契机“大开食戒”。而用鲜肉、咸肉、春笋共同烹制的“腌笃鲜”,则堪称上海滩最“嗲”的汤品! “腌”,即腌制;“笃”,就是用小火焖;“鲜”,就是新鲜。此菜口味咸鲜,汤白汁浓,肉质酥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春笋和鲜咸的五花肉片一起煮汤,咸肉的鲜香已经浸入汤底,笋新鲜脆嫩,小小一碗腌笃鲜,背后的功夫和心思却是无限的,这也体现了上海人精细的特点。

湖北 排骨藕汤里的亲情

湖北可以说是吃藕大省,藕夹、排骨藕汤、香辣脆藕,藕在湖北人的妙手中可谓焕发了无限可能。文火煨到肉烂脱骨,藕块吃起来口感粉糯又不失清脆,最绝的汤喝上一口,香浓清甜,不禁要感叹藕香与肉香的搭档简直是天下绝配。搭配上珍珠丸子、武昌鱼、鱼糕等湖北名菜,热气腾腾围桌而坐,聊聊一年的辛劳与收获,全家平安,这就是一顿最完美的年夜饭了。

浙江 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年糕又称“年年糕”,谐音“年年高”,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的种类很多,有南北风味之别。最有代表性的有: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方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台湾的红龟糕。 水磨年糕以宁波最为有名。不是用糯米而是用大米不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而制成,相比糯米更加清爽易消化,外观洁白如玉,口感柔糯滑爽,可炒可煎,还可以煮汤、涮锅,且久浸炒煮不糊。南方人常吃的有:荠菜炒年糕,毛蟹炒年糕,白菜肉丝高汤年糕,芝麻桂花糖年糕,烤菜年糕,当然,一家人高汤涮火锅,放些白如玉的年糕,更是一道江南水乡特色年味。

四川 麻辣香肠团年饭

四川人即便不在家过年,通常也会收到来自家乡、亲人手制的腊肠,在他们的年夜饭中,可以没有鸡鸭鱼,但是不可没有川味香肠。和广东一带的腊肠不同,四川过年必备的香肠多半是麻辣味的。 将购买的猪肉切成肉丁状放入盆子里,放入花椒粉、辣椒粉、盐、味精、白糖、白酒等调料。腌制4~6个小时,待味入肉丁里。然后再将肠衣洗干净,将一头打死结,将肉丁灌入肠衣里。大约10厘米的时候,用麻绳打一个结,接着继续灌入肉丁,在10厘米处又用麻绳打结,一直循环,直至肠衣用尽。最后将制作好的川味香肠悬挂在通风的地方,待7天左右,便可放入沸水中蒸煮。而其中最大的区别莫过于调味料的掌握,麻辣味才是其精髓。

东北 小鸡炖蘑菇

东北的菜,最大特色是炖,多是两两搭配,一起下锅,大火狂炖。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小鸡炖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因为小鸡炖蘑菇里用的小鸡,是用乡下的笨鸡。由于笨鸡吃五谷杂粮和虫子长成,其味也纯,其余香也浓;炖鸡的蘑菇是用野生的榛蘑,细杆小薄伞的那种,越炖越香,榛蘑因为长在榛树下而得名,用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衬托出鸡肉的鲜香。

广东 开油锅才红火

广东人都有在春节前开油锅,炸煎堆、蛋散、油角等习惯,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蛋散是煎炸食品的一种,用薄条面皮旋扭后,丢进油锅中炸成。常见的蛋散有两种,一种是咸味,常常在面皮中揉进芝麻,吃起来又香又脆。另一种则是甜味,口感没有咸味的脆,却多了一份酥感,蘸了蜜糖丢进口,一咬下去就化掉了。